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感慨:
“我好像越來越不會和別人相處了?!?確實,無論人生處于哪個階段,擁有什么成就,我們都無法避免與人打交道。哈佛大學曾在一份歷時76年的研究報告中表明:
人際關系的好壞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質量。良好的社交會讓人更加健康、幸福,甚至延緩衰老;反之則會使人愁眉苦臉、郁郁寡歡。今天,總結了6個社交技巧,希望大家能夠收獲優(yōu)質的人際關系,過上更加幸福的人生。
01
欣賞,是一切好感的開始
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:
“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,打動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的欣賞和善意的贊許,而不是批評指責?!?深以為然。
這世上,沒有人不喜歡被夸贊,只有你懂得欣賞別人,別人才會以積極的態(tài)度回應你。美國曾有一位總統(tǒng),叫柯立芝,他有一件事直到現(xiàn)在還被人津津樂道。
柯立芝有個漂亮的女秘書,工作時常常心不在焉,頻繁出錯。
有人跟柯立芝告狀,希望他能嚴懲秘書,柯立芝笑了笑,說會用自己的方式處理。
有天早上,柯立芝一見到秘書,就夸獎她:“你今天穿得真漂亮,正適合你這樣年輕的女士?!?nbsp;
秘書得到總統(tǒng)的肯定,眉飛色舞??铝⒅ヱR上又說:“我相信你的工作能力跟你人一樣漂亮,可千萬別驕傲?!?nbsp;
從那以后,秘書竟然一改之前的陋習,兢兢業(yè)業(yè),極少出錯。
老話說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?!?一句贊美,讓人如沐春風,備受鼓舞;而一句嘲諷、批評會讓人郁悶難過,倍感挫敗。
學會欣賞他人,是尊重,是氣度,更是一種智慧。
真正聰明的人,從來都是夸人高手。
02
請人幫忙前學會給予對方好處 “絕大多數(shù)人不愿意承認,他們所謂的友誼實際上是某種意義的交換關系?!?nbsp; 很扎心,但是事實。正所謂,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人和人的關系,很多時候就是拿我有的,換你有的。 之前有一部日劇很火,名字叫《賣房子的女人》。 女主角是一個房產公司的銷售,她的口頭禪是“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”。 這句話,讓她經常被人嘲笑,因為在其他同事苦口婆心向客戶介紹房子時,她每天都“不務正業(yè)”。 幫客戶帶孩子;處理客戶家庭糾紛……同事們紛紛笑她傻,盡做一些跟賣房無關的事情,可是,最后她把所有同事難賣的房子,賣完了。 仔細想想,她能如此優(yōu)秀并非沒有原因。 她通過觀察用戶需求,幫助對方解決難題,建立信任后,客戶便會心甘情愿地買。 俗話講:“欲要取之,必先予之?!比伺c人之間的關系,有時候就像蹺蹺板一樣,你在別人著地時,把他翹起來,別人才愿意把你也翹起來。 善人者,人善之;利人者,人利之。你想得到什么,就要先付出什么。
03
學會讓別人“演講”
前陣子看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被陳建斌的搞笑圈粉了。
但回看節(jié)目才發(fā)現(xiàn),陳建斌并不是一個自帶笑點的人,讓他有這樣轉變的,是主持人李艾。
節(jié)目剛開始時,陳建斌怕自己年齡偏大,與大家沒有話題,表現(xiàn)的很緊繃。
李艾看到后,便會對他進行提問,結合當下熱門話題,激起他的表達欲。
接著,他說話的時候,李艾也會及時給予反饋,表示認同。
慢慢地,陳建斌打開了話匣子,不僅金句頻出,還展示了從未展示過的幽默一面。
我們總說,自己表達需要的是能力,讓別人表達需要的則是智慧。與人交往時,太多人喜歡自己高談闊論。
殊不知,訥訥寡言者未必愚,喋喋利口者未必智。
就像那句話說的:
“傾聽的耳朵是虔誠的,傾聽的心靈是敏感的,有了傾聽的耳朵和愿意傾聽的心,你才會擁有忠實的朋友?!?/span>
04
三觀不同,學會尊重
“三觀不同,不必強融。”
三觀是否契合,幾乎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考量。
面對三觀不同時,有人懂得尊重,有人則喜歡用自己的尺子去評價別人的人生。
要知道,三觀沒有對錯,更沒有高低。
不由想起了作家白先勇的故事。
2004年,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《牡丹亭》大火,這部重情之作勾起了無數(shù)人的情絲,卻唯獨沒能得到老朋友文茜的喜愛。
因為文茜認為,愛情虛無縹緲,并不牢靠,她不喜歡奉行愛情至上的《牡丹亭》。
但白先勇并不知情,每次聚會也總是會提起這部得意之作。
當白先勇覺察到文茜的不喜情緒后,便再也沒有在她面前提起《牡丹亭》三個字。
白先勇沒有因為二人是好友就強迫對方接受,而是保持理性,尊重朋友的相反意見。
文茜也說:“對此,我非常感謝。他可以創(chuàng)新,我可以頑固,誰也不去說服誰?!?nbsp;
正所謂,君子和而不同。
即便關系再好,三觀不也不會完全一樣,倘若不能接受,試圖改變對方,最終也只能分道揚鑣。
正如康德所說:“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,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,但我可以盡可能地去理解?!?/span>
05
承認無知,學會求助
富蘭克林講過:
“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,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?!?nbsp;
羅振宇在《奇葩說》里曾提到過他和父親之間的一件事。
他上大學前,父親對他說:“以后家里幫不上你什么了,唯有四字贈你,那就是——學會求助?!?nbsp;
這四個字,也成為了羅振宇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增稠劑。
不可否認,“學會求助”成為羅振宇建立人際關系的利器。
羅振宇也數(shù)次感嘆,這些年來,真的很感激父親贈予自己的四字秘訣。
有句話說:“越是成熟的稻子,越是垂下稻穗。” 一個成熟的人,總是能勇敢承認自己的無知,也無懼流露出自己的“笨”和“傻”。
這種“無知”,反而是一種坦誠。知己不足而謙卑請教,才能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。
06
永遠對他人保持興趣
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:
“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不僅一生中困難最多,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,人類所有的失敗,都出自這種人?!?nbsp;
的確如此,一個人倘若能真誠地對他人感興趣,就能快速、有效地交到朋友。
看過這樣一則故事。
詹斯頓被世界公認是魔術師中的魔術師,在他40年的演藝生涯里,有6000萬人都看過他的表演。
最后一次演出的時候,有人跑到化妝間向詹斯頓請教成功的秘訣。當他拿著筆記本,等待詹斯頓講述自己的秘籍時,詹斯頓卻只說了一句話:“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?!?nbsp;
看到他疑惑,詹斯頓向他解釋:“多數(shù)魔術師都認為坐在臺下的是一群傻瓜,一定會對自己的魔術感興趣。”
但詹斯頓的方式完全不同,每次上臺前,他都會告訴自己要對觀眾感興趣,關注他們的喜愛,表演他們喜愛的節(jié)目。
就這樣,他成了被眾人喜愛的著名魔術師之一。
人與人之間,其實是一場雙向奔赴。
比起敷衍,對他人保持好奇才是一種稀缺能力,要知道,你對他人感興趣,才會收獲對方對你的關注。
如同賀拉斯所說:“我們對別人感興趣,是在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時候?!?所有幸福生活的起點,一定是因為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做支撐。
如果你不會和人交往,那你一定會生出許多煩惱。
人生,不是一座孤島,我們需要在集體中尋找成就感,在團隊里尋求默契度,這些能夠提升幸福的指標,一個都不能少。